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壶关县天仙庙:元代遗韵承古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1:20:00    

  向阳草木青,明媚春光暖。驻足于壶关县庄头村村东山脚下,一条蜿蜒的小路一直通向山间,颇有几分“曲径通幽”的韵味,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仙庙就隐藏于山林间。

  沿着土坡缓步而上,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座歇山顶造型的山门,庄重而古朴。当地流传着一句谚语,“庄头有个好山门,集店有个好戏楼”,足见此山门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整座山门以其独特的歇山顶风格而引人注目,面宽三间,进深五檩,其设计巧妙、造型独特,使它在众多山门中极为少见。五彩飞云楼双下昂设计独具匠心,蚂蚱形的耍头更是别出心裁,展现出古老建筑的独特美感。

  越过山门,天仙庙跃然眼前。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古庙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抬头望去,门楣上镌刻着“体物而不可遗”六个大字,宛如历史的笔触,书写着对万物深邃的洞察和珍视。

  《礼记·中庸》记载有:“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大意是那些看不见听不到的事物,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以此强调宇宙万物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以及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

  庙门口东西两侧的一对石狮子对望,仿佛共同守护着这座山中小村的安宁。“这座石狮子对于村民意义非凡,村中有让新生儿认石狮子为干爹干妈的习俗,意在保佑孩子驱邪避凶、健康成长。”壶关县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杨冠说。

  “正殿完整体现了元代建筑风格,采用元代流行的移柱造手法。正殿檐柱和金柱不在一条轴线上,增大了明间尺寸,让第二排金柱露出来,在视觉上更有层次感。”杨冠介绍,正殿承载着元代历史遗韵,檐角飞扬,如凤凰展翅。线条简洁有力、层次分明,仿佛时间凝固在这座建筑之中。柱头只有通间的大额枋,用材硕大,拙朴自然,充分体现了元代人粗犷奔放的审美特点。

  如果说天仙庙展现了古建筑的宏伟与细腻,那么庙宇深处,一通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的“移风易俗”碑,见证了时代变迁,彰显着古人对于社会风尚的引导。

  碑文内容主要是对赌博进行约束和惩罚,表达了百姓的淳朴价值观,希望借此实现对道德和行为的规范与约束。

  雕梁画栋间,凝聚匠人巧思与匠心。一砖一梁上,见证岁月之变迁。历经风雨沧桑,天仙庙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越来越多人心驰神往的旅游打卡胜地。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贾霄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