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旭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思政引领力在“六力”之中居于首位,凸显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我们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立足政治高度、理论深度、情感温度讲好新时代思政课“大道理”,坚定不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突出思想性,讲出政治高度。新时代思政课讲出政治高度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要求,也是青年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客观需要。思政课讲出政治高度要坚定理想信念。教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其言传身教对学生影响至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大先生”、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只有对马克思主义有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坚定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坚定信心,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真信、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学中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前提是要把道理讲准,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和理论魅力给学生以启迪,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突出学理性,讲出理论深度。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上。思政课教学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思想脉络和内在逻辑讲透彻,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背后的理论支撑和逻辑关系讲明白。思政课讲出理论深度就要拓宽理论视野。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教学要用学理支撑政治、以知识承载价值,以深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透彻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在古今中外的分析比较中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思政课讲出理论深度就要理论联系实际。思政课堂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既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阐释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又对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丰富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和概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突出亲和力,讲出情感温度。讲好思政课既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只有用坚定的信仰引领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才能提高思政课的情感温度。思政课讲出情感温度就要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信其师,亲其道”。思政课教师要胸怀“国之大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按照“六个要”要求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春风化雨中解答学生的课堂疑问、人生困惑,让思政课教学有滋有味、有情有义,让学生愿意听讲、用心听讲。思政课讲出情感温度就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要创新课堂教学话语,运用学生听得懂、喜欢听的时代化语言把基本原理讲成生动道理。要直面学生思想实际和困惑,采用多种方式解决学生思想迷茫、理论困惑、情感冲突。要拥抱现代信息技术,既能“面对面”,又能“屏对屏”“键对键”,打好思政育人组合拳。作者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