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摸底排查、汇率避险、信贷支持……对等关税下,银行多管齐下稳外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0:45:00    

随着美国“对等关税”落地,外贸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准备应对措施。第一财经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大湾区多家外贸及跨境电商企业,企业普遍反映,关税影响相对可控,部分企业正通过品牌出海、供应链转移、市场多元化等策略积极应对。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积极准备应对措施。记者走访了解到,多家银行开始摸排客户风险。例如,有股份行接到内部对涉外业务和企业进行风险排查的要求,某城商行正在加紧客户摸排,也有地区银行收到有关部门调研通知,要求报送六大外贸重点行业的经营情况。

除了风险摸排,不少银行内部正在研究应对关税冲击的策略和措施,在汇率避险、融资支持等方面推出新举措。

外贸企业积极应对


“我们刚接到一个美国客户的订单,对方已经知道有(关税)影响,但下单的价格没有变。”东莞一家B2B工艺品外贸公司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公司爆款单品在国内没有成规模的同类工厂,竞争力较强。目前,加征的关税大部分转嫁到美国买家身上,“影响不算太大,只是利润增长稍微放缓一些。”他说。

该负责人还介绍,即便加上关税,部分中国产品出口还是具备优势。“如果客户找不到替代品,最终还是会加价来买。”

一位珠三角外贸商对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外贸抗风险能力不断加强,早先依靠的是OEM代工模式,利润低且易被替代。现在,很多外贸公司都是自己做品牌,利润空间大了,考虑关税影响,依然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深圳一家B2C跨境电商出海企业财务总监对记者表示,公司提前备了4个月左右的货,不会很快影响到利润。公司目前正调整策略应对,一方面加大产品研发投入,让产品更有定价能力,最终在电商平台上卖个好价钱;另一方面,也在规划增加非美国市场的销售。“品牌建设需要时间,也要加大推广投入,像Facebook这些渠道都要加大投入。产品力得跟上,我们的产品研发团队在不断扩容。”

关税冲击下,也有企业在寻找新的商业机会。一家跨境物流企业深圳分公司销售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关税变化前,该公司越南到美国的业务量可能只占30%,对等关税落地后,很多国内企业可能会将工厂和供应链转移到海外,可借机拓展这一领域的物流业务市场。

例如,他们发现有客户已经提前采取了应对措施,包括转移供应链,一些家具、服装、鞋帽企业选择把工厂搬到越南、泰国、菲律宾;加大全球销售网络、销售平台布局。很多企业之前只做美国生意,现在开始布局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

银行摸排企业风险


多位受访银行人士透露,关税冲击下,银行正紧锣密鼓摸排客户情况。

某股份行科创金融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期已接到内部对涉外业务和企业进行风险排查的要求,不过暂时还没有进行压力测试。

某城商行网点信贷业务负责人表示,行内已主动进行摸排,目前初步判断影响有限。据他透露,多数外贸客户之前在海外有一定囤货,短期内不会直接加价并冲击业绩。一些头部外贸企业已提前在海外设厂,规避可能的高关税。

记者近日获悉,汕头有银行收到有关部门调研通知,要求协助了解并报送六大外贸重点行业的企业,在“对等关税”公布前后,收入、成本、利润等数据的变化情况。

机构普遍认为,目前“对等关税”对我国银行资产质量影响不大。中泰证券在近期研报中指出,目前出口相关客群中,制造业和个人经营贷受关税影响更为直接,上市银行制造业和个人经营贷合计占比17.7%,结合对美出口占比14.7%,相关领域的最大敞口仅为2.6%。中长期来看,银行大部分客群有政策支撑,资产质量压力不大。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在研报中指出,“对等关税”对我国息差将增加额外压力,需求下降带来贷款利率压力,信贷增速下行1个点可能带来息差下行14bp。外需相关客群信贷缺口造成息差压力。但中长期可控,目前银行息差接近底部。

多家上市银行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受到影响不大。“‘对等关税’总体对银行业的影响是可控的,是考验,也是新的机遇。”江阴银行近期回复投资者称,已充分认识到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对贷款需求和净息差带来的压力,正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加大内需信贷投放和积极响应政策导向等措施,有效应对外部挑战,确保经营平稳、稳健、高效发展。

青岛银行则在近期回复投资者称,本次加征关税对本行业务的影响相对有限,从国际结算业务规模看,本行涉美贸易结算占比相对较低,涉美业务集中度不高,对涉美资产业务的影响有限,部分客户已采取拓展新渠道、平摊关税成本等应对措施,影响范围相对有限。将持续关注外部政策变化,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外贸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助力全省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银行“多管齐下”


除了密集摸排影响,金融机构也在加紧研究应对关税冲击的策略和措施。

汇率避险成为首要课题。自4月2日美国宣布“对等关税”以来,汇率波动加剧,不少企业汇率避险需求迫切。

一家城商行网点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加大了对客汇率避险产品和服务,帮助外贸企业做好汇率“风险中性”管理。当前正在考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交外汇衍生品保证金,减少外贸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

有国有大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近期,部分省分行开展了针对龙头企业的汇率避险及大宗商品布局战略研讨活动,帮助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将外汇风险敞口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一定程度上降低汇率波动对企业主营业务及企业财务的负面影响。

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正密集推广汇率避险产品并提供相应服务。例如,华夏银行4月8日在公众号上发布汇率避险产品手册,详细介绍远期结售汇、人民币与外汇掉期产品、人民币外汇期权产品等。招商银行佛山分行则成立了跨境金融与汇率避险服务站,推动政府关于汇率避险的优惠政策落地实施。中国农业银行吉林分行近期也发文推广企业风险中性管理服务。

银行的融资支持也在同步跟进。例如,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近日发布《支持外贸稳定增长行动方案》,中国银行将向广东外贸企业提供超过1800亿元贸易融资、中长期贷款、跨境融资等表内外、本外币综合金融服务,为广东企业提供不少于1万亿元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支持。青农商行近期在公众号推文中宣传其“关税e贷2.0”产品,把企业外贸经营数据转化为银行信用,为进出口企业量身定制无抵押信用贷款。

(实习生蒋习对本文亦有贡献)

值班编辑:七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