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AI时代职场所需的九种核心竞争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7:10:00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人工智能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今天,传统职业格局的逐渐消逝与新兴业态的蓬勃兴起,正促使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与就业体系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诺奖人机交互研究中心(机构设置在湖南信息学院)开展了专项深入研究,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AI)时代职场所需的九种核心能力,为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知识与数理逻辑。AI以算法、统计学、线性代数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融合为基础。如果缺乏扎实的技术知识,就难以理解神经网络、优化算法或数据建模的本质。数理逻辑能力则是调试模型、解决复杂问题的核心。例如,深度学习模型的超参数调优需要概率论基础,数理逻辑是验证算法偏见的技术必要条件。

开放性与发散性思维。AI的快速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伦理争议(如生成式AI的版权问题)、技术瓶颈和跨学科挑战等诸多问题。开放性思维能有效推动跨领域的协作和新问题的解决;发散性思维则能通过广泛联想,产生多样化的想法和复杂环境下的解决方案,是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

专业能力与执行力。专业能力是从业者的坚实基石,唯有精益求精,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高效的执行力直接影响目标实现、效率提升、问题解决、团队协作和创新推动,是职业能力构建中的核心要素。

团队合作与沟通。AI时代,项目的实现与效应的叠加将变得更为多元和复杂,需要多角色协同合作。例如,数据工程师处理管道、算法研究员优化模型、产品经理定义需求。只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才能有效推动跨学科的知识共享与协同创新,实现项目的最大化效应与可持续发展。

探索与思辨。AI时代,需要我们打破传统思维,发现新问题和新机会,探索新领域和新场景。AI的“黑箱”特性要求从业者具有批判性评估思维,以得出最佳的方案。这种思辨能力有助于从业者清晰地识别技术的边界,避免对技术解决方案的过度依赖。

创造与创新。AI只是工具和媒介,缺乏真正的创造力和情感理解能力。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敢于突破,才能成为引领变革的领导者。例如,DeepSeek(深度求索)以其技术突破的颠覆性以及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式,重构了人工智能行业的底层逻辑,对全球科技竞争格局、资本市场预期与技术发展路径产生了深远影响。

习惯与心智。AI时代,知识快速迭代、信息瞬息万变,良好的习惯,如终身学习、终身锻炼、精益求精等,必将成为信息爆炸与激烈竞争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成长型心智,即坚韧不拔、勇于拼搏、不断创新、追求进步的意志品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应对失败。

品德与态度。AI时代,从业者需要面对更多效率与伦理的权衡、公平与效益的取舍。这种技术双刃剑效应,要求从业者将伦理意识融入技术全生命周期。只有拥有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技术向善,促使自身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浪潮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责任。AI的规模化应用对就业、环境和社会公平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自动化技术逐渐取代低技能岗位、大模型训练中产生的碳足迹、教育资源的AI分配等。因此,社会责任意识成为推动AI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已成为未来高素质人才能力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以上九种核心能力构成了AI时代人才能力的“金字塔模型”。第一层是基础能力层,包含技术知识与数理逻辑、专业能力与执行力。第二层是实践能力层,包含开放性与发散性思维、团队合作与沟通、探索与思辨、创造与创新。第三层是引领能力层,包含习惯与心智、品德与态度、社会责任。这一模型形成了AI时代“价值引领、创新驱动、能力保障”的人才能力体系。

“AI时代,教育何为”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思考的时代命题。人工智能正在从“工具”向“伙伴”转变,将逐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伴生的关系,人机协作、跨界融合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随之,岗位需求和就业能力也将迎来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预见的是,“AI+教育”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与提升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金钥匙”。

(作者系湖南信息学院校长、民建中央科教委员会副主任、诺奖人机交互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23日 第05版

作者:张福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