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信用修复这么高效!”近日,兴安盟某食品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在政务服务大厅“信用修复窗口”仅用5天便完成修复流程。随着“信用污点”及时消除,该企业重新获得招投标资格,这是兴安盟创新信用修复机制惠企利民的生动例证。
自信用修复工作开展以来,兴安盟累计为355家企业重塑信用,办理时限平均压缩60%,以机制创新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
制度筑基 畅通修复渠道
兴安盟以制度创新着力破解信用修复难题,完善顶层设计,出台《兴安盟关于进一步做好失信行为纠正后信用信息修复工作的实施方案》,构建规范化制度体系,明确信用修复适用范围、程序规范等内容。依托“信用中国(兴安盟)”网站整合盟旗两级平台资源,将信用修复流程嵌入“蒙速办”服务平台,提高信用修复知晓度。通过数据共享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市场监管、税务、环保等34个领域行政处罚信息与国家信用修复系统自动比对,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零跑腿”。
三书同达 提升修复效能
“三书同达”机制让信用修复服务向前延伸。全盟42个行政执法部门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步送达,并创新开展“三书同达”,将《行政合规建议书》纳入同步送达范围,形成“执法告知—失信预警—修复指引”闭环。设立“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专区”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信用修复“一窗受理”,提供“线上预审+线下代办”组合套餐服务。2025年一季度,已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707份,企业信用修复申请率同比提升78%。

兴安盟市场监管局“三书同达”助力经营主体信用重塑
云端服务 再造办理流程
“动动手指就能修复信用,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兴安盟某企业财务人员通过“信用兴安盟”微信小程序完成信用修复申请后赞叹。
兴安盟通过深度整合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资源,开发“信用修复智能导航”系统,经营主体输入企业名称后即可自动匹配信用形象,明确信用修复路径。建立失信主体动态监测机制,对已履行义务但未及时修复信用的317家企业靶向推送提醒短信。
信用生态 激发市场活力
在今年的兴安盟“3.15倡导诚实守信 共筑满意消费”活动现场,30家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诚信兴商承诺书》。兴安盟积极构建“立体式”诚信宣传矩阵,开展“诚信示范商户”“信用修复培训”等特色活动,培育44家示范企业形成“守信激励”标杆效应。建立跨部门信用修复联席会议机制,开辟信用修复“绿色通道”,为失信经营主体重塑信用提供便利,为企业纾困解难。

“3.15倡导诚实守信 共筑满意消费”活动
信用修复不是终点,而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起点。兴安盟将持续完善信用修复服务体系,升级“信用修复兴安模式”,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注入更强动能,让“诚信兴安”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作者:丁立华 孙可欣